English

绿色禁毒工程

2000-12-1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毗连,有4060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邻近世界最大的罂粟、鸦片及海洛因生产基地—金三角。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使云南省的禁毒斗争尖锐复杂,任务艰巨而繁重。为了清除毒品的危害,云南省积极开展与国际社会的禁毒合作,政府各职能部门把严厉打击境内毒品犯罪活动与帮助境外铲除毒源,实施罂粟替代种植结合起来。90年代,在科技部的支持和省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云南省科技系统与邻国政府有关部门和边境地方组织逐步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和好评,对确立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模范禁毒园地起到重要作用,被世人誉为“绿色禁毒工程”。

1995年起,在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禁毒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云南省科委立项支持,与缅甸在边境一线开展“杂交稻和甘蔗丰产试验示范”、“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等一批帮助替代罂粟种植的科技项目。这些项目参考了云南省山区混合农业致富模式、由中方提供种苗、栽培技术及人员培训,缅方提供土地及劳动力,通过试验示范、典型带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以形成规模。

为推进境外邻国毒源地区替代种植、替代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98年止,云南省无偿或低价提供各类粮食和经济作物籽种60余吨,各类经济苗木20多万株;派出各类专家和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帮助境外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帮助邻国种植杂交水稻、甘蔗、橡胶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总面积已达13300多公顷。在我方的帮助和支持下,邻国边境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缅甸克钦独立军,克钦邦第一特区和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基本实现了罂粟禁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和第四特区替代种植也有一定的进展,不仅罂粟替代种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当地边民种植罂粟的传统习惯正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不少山民放弃罂粟种植,迁移到坝区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逐步走上合法发展经济的道路。

为防止“金三角”地区返贫复种罂粟,促进国际禁毒事业的发展,“中缅第二期跨境科技合作”系列项目——荔枝基地建设、油葵试验,缅甸边境地区大规模林业种植计划等,经中缅双方协商确定,在中国科技部的支持下,已由云南省科委立项,于1999年启动实施。

“绿色禁毒工程”已逐步形成了一种模式并得到推广,将为国际禁毒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